•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十五五”农业农村领域研究重点及课题

发布时间:2025-06-28 16:28:00 点击:
我国的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了2021-2025年正好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至今,我国已编制十个“五年计划”和四个“五年规划”。目前,国家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要立足发展改革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
      针对要素保障,要做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将更多资金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的方向和领域。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适当调整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加强各类债券的组合支持力度,形成资金合力。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将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支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地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同时,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技术路线相对清晰、增长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郑栅洁说,将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和协调配合,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和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出台一批新举措、谋划一批储备政策。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征集

1、“十五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及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影响研究。

      测研究未来5—10年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研判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提出应对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

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影响研究。

      分析未来5—10年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研判“十五五”时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3、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和推进路径研究。

      比较分析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农业大国同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归纳国内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研判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全球所处地位,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十五五”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任务措施。

4、重点区域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推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推进路径,提出加强域内省际协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5、全要素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研究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分析增产空间潜力和瓶颈制约,提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6、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路径研究。

      分析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研究推进大食物观开发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7、“十五五”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形势研究。

      结合人口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等因素,预测分析“十五五”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消费变化,研判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发展趋势,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8、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研究。

      分析国产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生产、科研、加工、储运、进口等环节出发,研究推进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大豆产业竞争力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9、重要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规律及风险防范研究。

      研究我国玉米、生猪、生鲜乳等重要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规律和内在机理,分析相关扶持政策和调控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保障生产者合理收益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10、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研究。

      分析粮食生产、加工、储运、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现状及原因,研究豆粕减量替代、增草节粮、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等节粮潜力和路径,提出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11、“十五五”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研究。

      总结食用菌、藻类等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潜力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十五五”推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任务措施和政策建议。

12、“十五五”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研究。

      紧盯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梳理我国农业科技突出短板弱项,研究“十五五”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提出加强农业重大科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农业科技力量布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13、“十五五”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定位,研究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

14、“十五五”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梳理当前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装备短板弱项,研究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和建设布局,提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15、加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度应用研究。

      梳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和各行业的典型做法,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决策落实等方面应用前景,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建议。

16、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战略研究。

      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和存在的堵点问题,准确把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和目标,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17、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研究。

      研判未来5—10年我国气象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发展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强化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应急管理、力量协同等方面,研究提出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

18、优化村庄布局研究。

      梳理当前村庄分类和布局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变化趋势等对村庄布局的影响,研究未来乡村发展趋势和建设模式,围绕统筹乡村空间发展、科学确定村庄分类、提升乡村风貌等方面,提出优化村庄布局、构建乡村振兴空间格局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19、“十五五”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研

      总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成效经验,梳理乡村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分析未来5—10年乡村建设形势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十五五”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建议。

20、“十五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下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研究

      科学研判未来5—10年我国乡村人口总量和结构演变趋势,全面分析人口变动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影响,提出前瞻性应对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21、“十五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究。

      围绕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完善创新治理方式等重点领域,分析当前现状及不足,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十五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22、“十五五”释放农村内需潜力政策措施研究。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分析农村在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的潜力和带动作用,研究“十五五”时期“三农”领域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激活农村内需潜力的政策建议。

23、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研究。

      总结国内外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经验做法,分析我国种粮农民收益增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研究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24、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研究。

      梳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途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总体形势和深层次制约因素,围绕促进创业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提出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

25、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研究。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农民财产权益的现状和拓展空间,分析激活农村资源要素面临的制约因素,结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的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26、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总结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现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成效,分析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严控集体经营风险的前提下,研究提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

27、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立足我国“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研究提出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合作的任务措施和政策建议。

28、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农民集体和承包农户在承包土地、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的权利边界及相互权利关系等理论问题,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充分发挥“三权”功能效用、完善“三权”关系、构建三权分置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29、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研究。

      梳理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做法,分析“十五五”扩大投融资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创新投融资机制、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建议。

30、完善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乡村机制研究。

      总结梳理涉农高校、各类科研机构服务乡村的经验做法,分析科技、人才等资源下沉乡村面临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创新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合作方式的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31、“十五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总结国内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畅通城乡人口和要素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发展等面临的体制机制壁垒,着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研究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文章转自:中国有机肥协会微信公众号

    文章评论
    内容:
    验证码:
    
    公司地址: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大厦 电话:029-87032919 销售热线:18629403177 杨凌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证件 陕ICP备2021016081号-1

    陕公网安备 61909002000106号